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探讨CT、MRI对小儿 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云开1 袁灼彬2 黎惠章1

所属单位:1.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2.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 CT、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CT扫描36例,CT增强扫描18例,MRI扫描28例, 通过CT、MRI检查情况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CT、MRI检查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毒性脑膜炎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室旁、皮层下及皮层部位,CT平扫为低密度病灶,脑回样强化或室管膜及脑膜下显著强化;MRI扫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脑回样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膜炎;CT; MRI;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1.014

前言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其感染因素较多,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以及常见传染病病毒均可导致病毒性脑膜炎发生[1]。其传染途径较多,虫媒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可导致疾病感染,携带病毒的蚊、虱叮咬以及肠道病毒感染也可导致疾病发生,且具有季节流行性特点。本病属于病毒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类型之一,不同患儿疾病的轻重程度各不相同;疾病程度 较轻的患儿可自行缓解,大疾病程度较重的患儿存在较大风险,除遗留有后遗症的可能外,还可导致患儿死亡[2]。因此,明确诊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对患儿健康的恢复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用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取得一定进展[3]。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对象,通过临床相关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CT、MRI诊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