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3.0T MRI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在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朱 燕1 熊 维1 殷云志2
所属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影像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PDF摘要
目的 采用3.0T MRI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高危斑块特征及其与IS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90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3.0T MRI多序列检查,分析比较症状侧和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及体积。结果 症状侧平均血管总面积(TVAmean)和非症状侧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管腔面积(LAmean)、最小管腔面积(LAmin)均小于非症状侧(P<0.05), 平均管壁面积(WAmean)、最大管壁厚度 (WTmax)、平均管壁标准化指数(NWImean)、 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NWImax)均大于非症状侧(P<0.05)。症状侧颈动脉斑块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比例均高于非症状侧(P<0.05),纤维帽破裂比例与非症状侧无显著差异(P>0.05)。 症状侧颈动脉斑块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及斑块内出血体积均大于非症状侧(P<0.05)。结论 IS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斑块内成分有关,3.0T MRI 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能有效测量IS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可作为高危斑块识别重要检测方法。
【关键词】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急性缺血病灶
【中图分类号】R445.2;R5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03
前言
缺血性脑卒中(IS)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呈递增趋势,且发病人群也逐渐年轻化[1-2]。IS易致残或致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性[3]。超声是当前评估颈动脉硬化的常用检查方法,可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其对组织分辨率不高,难以准确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成分[4]。随着高场强MRI扫描技术的不断提升,3.0T高分辨MRI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通过3.0T MRI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分析IS患者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及体积,探讨其高危斑块特征及与IS的关系。具体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1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