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神经胶质瘤MSCT、 MRI图像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永汉1 李宗豪1 田耀辉1 王 毅1 贾林伟1 徐延峰2
所属单位: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沧州 061001) 2.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河北 沧州 061001)
PDF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胶质瘤多层螺旋 CT(MSCT)、核磁共振(MRI)图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均经MSCT和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并整理神经胶质瘤在不同检查方法中的影像图像特征。结果 但MRI检查对脑神经胶质瘤诊断符合率(96.15%)显著高于MSCT检查对脑神经胶质瘤检出的诊断符合率84.61%(P <0.05)。在MSCT平扫检查中,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低密度、混杂密度以及高密度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边界可显示清晰或不清楚,部分呈浸润性生长,其中28例检查示肿瘤内表现为小斑片点状、弧状以及结节状钙化,12例瘤体整体钙化。进一步增强扫描检查示轻~中度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MRI常规扫描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改变,在T1WI上主要呈现为低、等信号,在T2WI及FLA IR均以高信号 显示,且肿块边界不清,肿块周围脑组织显示肿胀,脑沟变浅、变平,脑室可轻微 变窄,未见明显坏死和所有病例均无坏死和钙化;进一步增强扫描检查示40例患者 未见明显强化,12例表现为小结节状强化。结论 较MSCT检查而言,MRI对神经胶 质瘤检出率与其类似,但对其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MSCT检查,更能准确的反映肿瘤病变范围和病理特点,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和改善其预后效果。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图像特征;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R73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06
前言
曾有文献显示,神经胶质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1]。分析既往大量临床资料可知,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等多种综合治疗,但尽管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3]。由此可见,改善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延长其生存时间是目前临床上一个极为重视的问题,其中及时明确诊断并准确评估其病情情况是治疗该患者的重要手段[4]。目前,临床上对于神经胶质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随着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 入,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MRI)在临床脑部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化[5-6]。为进一步探讨神经胶质瘤MSCT、MRI的图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5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1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