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中多个征象联合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5例临床怀疑胎盘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胎盘厚度与内部信号变化、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面情况、肌层信号与厚度变化、肌层连续性及胎盘宫外结构侵犯情况等征象对胎盘植入诊断与分级的准确性,分析MRI各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情况,然后各征象进行联合后分析其对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情况。结果 MRI诊断45例胎盘,其中胎盘粘连12例 (26.7%),胎盘植入26例(57.8%),胎盘穿透7例(15.5%),经分娩手术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有40例,胎盘粘连者9例(22.5%), 胎盘植入者24例(60.0%),胎盘穿透7例 (17.5%)。MRI将5例正常者误诊为胎盘植 入(其中3误诊为胎盘粘连,2例误诊为胎盘植入)。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面情况的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2.2%;诊断特异度方面胎盘宫外结构侵犯、肌层连续性情况等方面诊断的特异度最高,均为100%。各征象联合能提高MRI对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等。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其多个征象联合可提高胎盘植入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胎盘植入;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多征象
【中图分类号】R714.56;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33
前言
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PA)是指胎盘异常附着于子宫肌层,胎盘绒毛侵入到深肌层甚至穿透到子宫壁外的的病理现象,是产后大出血和实施子宫紧急切除术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依据绒毛侵入肌层的深度将其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以及胎盘穿透[2-3]。经腹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胎盘植入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其可动态观察、实时反映胎盘的动态变化,但是其对声窗内环境要求较高,诊断效能会因羊水、脂肪以及胎盘深度等因素而下降。磁共振具有成像方位的灵活度高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对胎盘植入肌层的深度及周围组织种植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目前,因MRI不同征象与PA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太大,所以采用MRI诊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则探究MRI多征象联合在PA诊断中临床意义。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1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