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PET-CT/MRI融合图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分析*

作者:马文波1 刘 胡2

所属单位: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线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重庆 408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PET-C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融合图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1周均接受3.0T盆腔MRI和PET-CT检查,对比PET-CT、MRI分别诊断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长短径、SUV值、ADC值,采用speaman相关分析转移淋巴结SUV值与ADC值相关性, 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SUVmax值、ADCstandard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诊断阀值,对比PET-CT、MRI和PETCT/MRI融合图像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时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淋巴结的长径平均值短于非转移淋巴结,短径平均值显著大于非转移性淋巴 结,经PET-CT诊断的转移淋巴结SUVmax值、SUVmin值、SUVavg值显著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经MRI-DWI测定转移淋巴结的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显著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经speaman-Brown相关分析发现,转移淋巴结SUV值与ADC值呈负相关性(P<0.05);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68%、90.78%、93.78%、83.66% 和89.50%,MRI诊断效能分别为87.33%、83.69%、89.35%、80.82%和85.91%,PET-CT结合MRI的效能分别为94.57%、 94.33%、96.31%、91.72%和94.48%。结论 PET-CT/MRI融合图像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显著,其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两者单纯检测。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PET/C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14

前言

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相关研究指出,临床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癌灶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精确诊断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和患者预后评估[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诊断恶性肿瘤疾病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结内部结构的显示存在一定局限,从而影响淋巴转移情况诊断的精确性[3]。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能够弥补PET/CT显像缺陷,可多序列、多方位成像鉴别直肠癌淋巴转移情况特点,间接反映肿瘤侵袭性,但其特异性较低[4],二者结合、是否能提高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现回顾性分析PET-CT/MRI融合图像技术在我院46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