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探讨look-locker序 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在上腹部组织T1值定量分析中的价值*
作者:韩 帅 孟 帆 张孝先 夏威利 李 祥 邵楠楠 曲金荣
所属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8)
PDF摘要
目的 评估两种平扫T1 mapping 的成像方法(自由呼吸Look-locker序列和屏气B1-corrected VFA variable-flipangle (VFA)序列)在上腹部组织(脾脏、胰腺、双肾皮质及髓质、腹直肌及竖脊 肌)所得T1值的定量特征,并评价其变异 度。方法 对66名患者行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测量两种序列在上腹部组织所得T1值,并比较所得T1值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评价两种成像方法的变异度,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名医师间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名阅片者采 用两种序列所得T1值得相关系数分别为 0.973、0.924,P值<0.001。两种序列在 双肾皮质、髓质所得T1值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同侧肾皮、髓质之 间所得T1值存在差异(t=10.27、13.45、 12.44、17.24 ;P<0.05)。脾脏、胰腺、 双肾皮髓质、腹直肌及竖脊肌所得T1值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klocker序列在腹部组织所得T1值的变异系 数低于B1-corrected VFA序列。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Look-locker序列测定的f值分布相对更集中。结论 对腹部各组 织采用Look-locker序列和B1-corrected VFA序列所得T1值是不同的,采用Look-locker序列测量的T1值一致性评估变异度小,稳定性高,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磁共振;T1 mapping;腹部组织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05
前言
T1弛豫即纵向弛豫,是在激发氢质子跃迁至高能级状态的射频脉冲关闭后,组织中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激发前平衡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从自旋系统中转移至周围晶格[1],其定量 参数为T1弛豫时间,简称T1值。T1 mapping是一种新的定量分析磁 共振技术,能直接测量组织T1值。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性检测小 鼠急性肾损害的严重程度[2],反映肾病急性期炎症组织水含量和慢性期组织纤维化程度。de Miguel MH等[3]通过测量T1值可检测肾脏缺血性损害急性期炎症的存在并评价其严重程度。近有研究[4-7]逐渐将T1 mapping应用于肝纤维化、肝功能的评价,及正常青年人肾脏的定量研 究上[8];综上,无论是动物试验还是临床试验都展示了T1 mapping在腹 部组织成像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目前T1 mapping的获得可以通过几种技术来实现。常用的扫描 序列是翻转恢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method,IR)[9],获得的 T1 mapping具有高信噪比,缺点是扫描时间长。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在 IR基础上,出现了反转恢复SNAPSHOT-FLASH或Look-locker序列[10], Look-locker序列是在一个翻转脉冲后多次进行图像信号采集,沿着驰豫恢复曲线生成多幅图像,对 这些图像的每个像素计算T1值, 而获得T1 mapping图像。该序列 对静态场的不均匀性(实际上不足 5%的T1值偏差)不敏感,并且采 集信号的时间明显缩短。另一个 更常用的T1 mapping技术是变量 翻转角(Variable Flip Angle, VFA)[11],该技术使用至少两个 不同的翻转角得到T1 mapping, 能够单次屏气完成、具有较高的 空间分辨率,但是由于是小角度 激发,所以对运动比较敏感,额 外的B1 mapping能够有助于校正 T1值,也就是B1-corrected VFA 序列。随着T1 mapping技术在临 床上各部位成像的逐渐开展,这 两个常用的T1 mapping扫描序列 在腹部组织中的成像效果上是否 有差异、值得探讨。故本研究通 过对比Look-locker序列和屏气 的B1-corrected VFA序列扫描获 取的脾脏、胰腺、肾脏皮质及髓 质、腹直肌及竖脊肌等腹部组织 的平扫T1值,研究其定量特征及 变异度,从而评价两个序列量化 腹部组织T1值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3 期
2020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