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DSA和CTA在中晚期肝癌血供及灌注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肖东健1 王 勇1 岳 鑫1 林玉琳2 王金岸1

所属单位: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 (福建 厦门 361004) 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磁共振室 (福建 厦门 361004)

PDF

摘要

目的 应用DSA和CTA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肝动脉及门静脉等进行DSA 及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血供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DSA和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及位置一致。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多血供,且CTHA例数显著高于DSA肝动脉造影(27 VS 23)(P=0.000);间接门静脉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期乏血供,在DSA门脉造影和CTAP上均未发现门脉血供。肝癌组织在CTHA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明显强化,且肝动 脉期具有丰富动脉血流灌注,而在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无明显强化,且肝门静脉期无门脉血流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DSA和CT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弥漫型、结节型及巨 块型肝癌病理类型的动脉血供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门脉血供。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侧枝动脉供血为辅,门静脉供血较低或无;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综合评价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肝癌;血供;血流灌注

【中图分类号】R735;R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01

前言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死亡率高、发病率高[1-2]。 由于肝癌病情发展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肝癌中晚期[3-4],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小,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肝癌在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能够动态观察肝脏双重血供的情况,有望早期发现肝动脉供血为主的肝癌[5-6]。CT血管造影包括肝动脉造影(CTHA)和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AP),CTHA和 CTAP利用断层扫描,能够在断层观察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7-8]。DSA和CT血管造影结合,有望能动态、全面观察肿瘤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变化,从而为早期诊断、评估疗效提供更多依据[9-10]。故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