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采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120例,在介入术后2个月复查,均进行DSA、CT及MRI检测,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对术后患者病灶残留及病灶肿瘤包膜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动脉期感兴趣区评分情况,及对术后患者病灶供血来源及诊断门静脉内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病灶残留及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最长、短径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门静脉内癌栓准确率及病灶供血来源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残留病灶及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CT,在显示病灶血供、门脉癌栓方面与CT相仿。
【关键词】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 描;磁共振成像;肝癌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R735;R7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04
前言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占大多数,其源于肝脏上皮或间叶组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时肿瘤常常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此时介入治疗成为首选方案[2]。 介入治疗指在患者血管、皮肤上作微小通道或通过原有管道,在影像学设备引导下治疗局部病灶治疗方式[3]。介入治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稀有气体冷冻消融、肿瘤血管拴塞等方式杀死肿瘤细胞,可最大限度降低肿瘤负荷,结合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能有效改 善患者生存质量[4]。肝癌介入治疗通常是通过股动脉插管向肝动脉 注入抗癌药物或栓塞剂,即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5]。大部分肝癌单次TACE术后无法完全杀死肿瘤细胞,需多次治疗,因此对行TACE治疗患者术后疗效评估对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十分重要。CT与MRI是常用影像学检测手段,基于此,该研究旨在比较CT与MRI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3 期
2020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