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MRI影像学表现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关系*

作者:曾保征1,* 沈世雄2 陈林峰2

所属单位:1.麻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2.黄冈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RFA治疗,并 于RFA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 MRI检查。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MRI影像 学提示肿瘤直径变化制定疗效标准,术后3个月对 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依据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及 无效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 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弥散系数(ADC)。结果 RFA 术后3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有效人数为26 例,治疗无效人数为24例;有效组的HSP90α、 AFP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有效组的ADC值 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 的ADC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MRI的T1WI、 T2WI及动态增强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肝癌RFA术后 肿瘤坏死及残留情况,其对于RFA治疗肝癌的疗效 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经皮射频消融;肝癌

【中图分类号】R445.2;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1.044

前言

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我国肝癌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1]。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的常用手段,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重复性较好等优  势[2-3]。但亦有相关研究证实,RFA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其中肿瘤肝内远处复发较 为常见,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接受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4]。针对 RFA的疗效评价,目前临床多采用CT、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方法[5],MRI如今作为重 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已俨然成为恶性肿瘤重要的诊断方法 及手段,本研究对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前后相关肿 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MRI动态变化,旨在探究MRI在肝癌RFA治疗疗效评价中的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