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3.0T磁共振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陈晓华1 郭作梁1,* 马兴灿1 陈 宁1 马树华2

所属单位:1.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汕头 515144) 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广东 汕头 515041)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和波谱成像扫描(MRS)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汕头潮南民 生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52例,对所有 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MRS,比较病灶感兴趣区域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 数(ADC)值以及(Cho+Cre)/Cit值。结果 与正常周围带或者移行带相比,前列腺癌经DWI检测 的ADC值显著降低,为[0.69±0.05)×10-3mm2/s(95%CI=(0.73-0.82)×10-3mm2/s,P<0.05];前列腺癌经MRS检测的(Cho+Cre)/Cit值显著升高, 为1.69±0.42(95%CI=0.72~1.85,P<0.05)。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扫描获取的ADC值和波谱成像获取的(Cho+Cre)/Cit值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且效果较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波谱成像扫描;前列腺癌

【中图分类号】R445.2;R73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1.049

前言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指发生于前列腺组织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92例/10万人, 且发病率与年龄显著相关,年龄低于55周岁时,前列腺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 多为家族遗传性前类型癌患者;而在55周岁之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开始逐步升 高,且在70~80周岁的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超过4成的癌 症是可以预防的,而基因检测和癌症筛查时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2]。     

直 肠 指 诊 、 血 清 学 标 志 物 检 测 、 前 列 腺 超 声 和 磁 共 振 成 像 ( m a g n e t i 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均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3]。其中,弥散加权成 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无创活体组织磁共振成像技术[4];磁共振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是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化学成分的唯一的无损伤技术,是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在磁共 振成像的基础上又一新型的功能分析诊断方法[5]。无论是DWI还是MRS都是磁共振诊断技术,本研究主要对这两种磁共振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