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分析*

作者:金元贞1 仝开军1 舒荣宝1 尹 毅2 崔方博3 童贤周4

所属单位:1.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2.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3.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4.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方法 收集165例胃癌术前平扫及三期增强资料,对CT发现的991枚淋巴结与手术病理、术后CT复查对比,回顾性分析胃癌区域淋巴结径线和CT值等对转移的诊断价值。根据淋巴结短径大小分为5级,1级短径≥2mm、2级≥4mm、3级≥6mm、4级≥8mm、5级≥10mm。结果 165例胃癌发现区域淋巴结共991枚,平均淋巴结数目为6.01±3.7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45.9%,区域淋巴结短径大小与转移正相关,r=0.436,P<0.001,提示不同短径级别的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X2=200.924,P<0.001;以短径6mm为阈值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64.6%。178枚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10.00±5.08)mm,平均长径(13.99±6.81)mm,与阴性淋巴结均存在差异(P<0.001)。转移淋巴结的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均高于阴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28.96±15.16)HU、(55.94±22.23)HU、(72.37±25.25)HU、 (69.65±22.12)HU。以平扫平均CT值>20HU诊断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92.6%,阴 性预测值35.5%。结论 以淋巴结短径6mm及平扫CT值>20HU为阈值对诊断胃癌区域 淋巴结转移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短径;CT值

【中图分类号】R735.2;R32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5.005

前言

2016年10月,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联 合颁布的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提出淋巴结短径>10mm可作为疑似转移的参考征象,还新增了临床TNM分期系统(cTNM)[1-2]。本研究通过手术前CT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术后CT复查比对,回顾性分析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大小、CT值等特征,为术前影像诊断和临床分期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