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的良恶性判断分析

作者:赖 婵 李儒琼 张嘉瑜 陈相猛 龙晚生 郝以秀 吴 标

所属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析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在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50例我院病理证实,且直径≤1cm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通过观察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邻近结构改变等情况,判断小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50例患者中包括恶性22例(浸润性腺癌16例,微浸润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鳞癌1例),良性28例(不典型瘤样增生11例,炎性肉芽肿12例,结核肉芽肿3例, 错构瘤2例)。比较分析良恶性小结节的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图像,恶性病灶的直边征、钙化率明显低于良性病灶,而深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 空泡征、晕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及邻近结构改变,对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肺小结节,靶扫描,重建,良 恶性

【中图分类号】R445.3;R73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6.013

前言

近年来随着胸部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常规使用,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1],有文献报道肺小结节的恶性率可高达68%~75%[2],而大部分恶性肺小结节早期无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最大直径≤1cm的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目前仍是一个难题。CT靶扫描辅以MPR等重建技术能够更清晰显示肺小结节的影像学细节,已较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临床诊断中。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50例在我院病理证实,且最大直径≤1cm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主要回顾分析对 象,旨在评价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在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