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超声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赵白信 焦方杰

所属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超声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与1.5T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采用的不同影像学方法分为TTE组(n=61)与MRI 组(n=37),以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为 “金标准”,比较两组真腔/假腔鉴别、 分支受累情况及DeBakey分型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 两组真腔/假腔鉴别诊断及 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受累情况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TTE组腹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诊断及 DeBakey分型诊断符合率则明显低于MRI组 (P<0.05)。结论 TTE与1.5T MRI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均可获得较全面的诊断信息, 且后者因诊断准确性较强,能为临床诊治策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超声;核磁共振成像; 主动脉夹层

【中图分类号】R445.2;R5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22

前言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因其高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而备受临床瞩目,影像学早期准确诊断与分析对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仍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其操作复杂且有侵入性,患者诊疗体验欠佳。众多无创影像学检查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核磁共振成像(MRI)、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胸部X线平片在主动脉疾病中应用尤为广 泛[1],本研究旨在对比TTE及1.5T MRI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差异,取得成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