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MRI-DWI、CT灌注扫 描在评估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杜廷伟 赵浩锋 王 彤

所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 像(MRI-DWI)、CT灌注扫描(CTPI)在评估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69个病灶)肝癌TACE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后3~5周接受MRI-DWI、CTP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查,以DSA为“金标准”标准,评估MRI-DWI与CTPI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DWI与CTPI诊断肝癌 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 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与DSA诊 断一致性高于CTPI。结论 MRI-DWI、CTPI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活性均有良好评估作用,2种方法各有优劣,合理应用上述诊断措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MRI-DWI;CT灌注扫描;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R445.3;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23

前言

  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疾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显著等因素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丧失手术指征[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将化疗药物以碘化油乳化后注入瘤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对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 量有重要意义[2]。肿瘤残余与复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时明确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判断肿瘤活性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重复性较差。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肝癌TCAE术后病灶评估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也存在检查耗时较长、易受伪影干扰等弊端,CT灌注扫描(CTPI)可反映肿瘤供血特点及肿瘤内微循环灌注情况[3],可能对评估肝癌TACE术后肿瘤活性有一定帮助。对此,本研究观察MRI-DWI与CTPI在评估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