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期增强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病理、手术以及影像学资料,且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和诊断率,并整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中患者的图像表现特征。结果 多期增强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均无差异(P> 0.05),而多期增强螺旋CT+超声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病灶检出率(100.00%)和诊断符合率(98.81%)均显著高于超声造影和MSCT单项检查(P<0.05)。在多期增强螺旋CT检查中共检出病灶80个,有62个病灶存在包膜,且主要以圆形或类圆形影呈现,其中12个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的分叶或不规则形。增强扫描中,80个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而在门脉期病灶增强程度减低,在延迟期未见明显增强。 超声造影检查共检出原发性肝癌病灶76个,病灶大多数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回声, 常伴有包膜及暗晕,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且表现为周边先增强后向内部延伸。在门静脉其病灶从高增强逐渐降低为等增强表现,周围肝组织回声略增强,至延迟期病灶以低增强主要表现。结论 多期增强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诊断率均较高,但多期增强螺旋CT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其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可多方位、多角度以及更清晰的显示病灶情况,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治疗。
【关键词】多期动态增强CT;超声检查; 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25
前言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早期手术是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措施,但有绝大部分患者待确诊时均已至中晚期,已错失最佳治疗时间,故认为尽早明确诊断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2]。甲胎蛋白是临床常见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在排除其他原因情况下,A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但仍旧有不少病例资料显示,AFP诊断肝癌假阳性率较高,故找寻其他有效诊断方式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4]。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常见手段,其中超声和CT扫描检查较为常用,但常规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常规CT扫描检查需要较长的扫描时间[5-6],为进一步探讨多期增强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效能,本文主要对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1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