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 星1 马秀梅2
所属单位: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 2.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PDF摘要
目的 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位健康查体者及7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24例,胰腺癌患者4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44例在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前行增强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增强CT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 CT显像诊断胰腺癌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 70.83%、86.11%,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73);增强CT诊断 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45%、 55.78%、70.45%;18F-FDG PET/CT对胰腺病变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增强CT扫描(P <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 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信息,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
【关键词】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增强CT
【中图分类号】R445.3;R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1.027
前言
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恶性度高、侵袭性强、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临床预后较差。目前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与诊断仍是临床工作难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在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显像上均有诸多相似之处,术前甚至术中都难以明确诊断[1]。胰腺良恶性病变的治疗方式不同,预后情况差异较大,误诊及漏诊均会给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不良影响,加重患者身体、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因此术前 对于胰腺病变的明确诊断并进行准确评估极为重要。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大致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及有创性检查方式,有创性检查方法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诊断胰腺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检查成功率较低,伴有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较少;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胰腺结构、形态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鉴别良恶性方面作用有限[2-3]。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 ( 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能将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影像同机结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通过探测恶性细胞的糖代谢功能,达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目的,在胰腺占位病变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2例胰腺病变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其在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1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