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 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收集其各项临床资 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MRI图像特征,分析磁敏感加权序列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 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MRI序列 中,单发病灶54例,多发病灶5例,共检 出病灶69个,其中幕上病灶58个,幕下病 灶11个;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中,单发病 灶者48例,多发病灶者11例,共检出病灶 92个,幕上病灶60个,幕上病灶32个。常 规MRI序列常规MRI序列对>1.0cm、0.5-1.0cm、<0.5cm病灶检出个数分别为37 个、20个、12个,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分 别为40个、29个、23个,两者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 =6.098,P<0.05);59例患者常规MRI序列中表现为圆形或类圆 形混杂信号,41例患者中T2WI序列上表现 为典型的周边低信号“铁环征”,边缘稍 模糊,常规序列无法显示的病灶均可在 磁敏感加权成像中发现,病灶最小直径0.2cm,6例患者合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 信号特征为扭曲条索样低信号,似“海蜇 头”状改变。结论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检 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个数较常规序列多, 可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及常规MR序列较难发 现的血管畸形。
【关键词】MRI;CT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739.41;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09.006
前言
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畸形,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既往文献报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中占脑 血管畸形类型发病率5%~10%[1-2]。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颅内海绵状 血管瘤是一种不完全外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位于第七对染色 体上且与性别无关,故临床中这种病男女发病比例并未有明显差异。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见症状为癫痫、头疼、局灶性神经功能障 碍,及时检出及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控 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水平[3]。目前临床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 选手段为影像学检查,其中包括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方式,常规MRI扫描人体软组织分辨力高,可多方位、多序列进行成像,图像信号能反应不同时期出血及其产物,磁敏 感加权成像序列对于图像不典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也可明确显示[4]。为 进一步探讨MRI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了 5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内容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9 期
2019年09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