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疾病的检出情况及不同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共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4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为脑梗死。整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可知,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CT平扫检查在其临床症状相对应脑区均未显示明显异常;CTP检查示患者临床症状相对应病变区域TTP较正常区域显著延长,而在CTA检查中示出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和一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以及完全闭塞2例。38例脑梗死患者在CT平扫检查中32例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仅6例表现稍低密度灶;在CTP检查中,38例脑梗死患者均显示存在灌注异常区,有32例 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中24例中发病8h内者23例,而发病8-24h的14例患者中出现影像学异常者9例,且在35例脑梗死患者中,脑梗死病灶和缺血半暗带区域其 TTP均显著长于正常区域,而CBF和CBV均较正常组织小;在CTA检查中,38例脑梗 死患者CTA检查显示异常有28例,其中大 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8例 以及颈内动脉狭窄8例和大脑后动脉闭塞2 例,余10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 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可更好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 死进行鉴别,且可更为清晰的显示脑部病变情况,预测其是否存在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情况,为临床上及时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CT;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3;R81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09.003
前言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具体尚未明确,但脑供血血管管壁病变、血液组成成分的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可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脑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可引起相应 短暂或持久的脑组织缺血损害,并可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而 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1-2]。目前,CT扫描检查为临床脑部血管疾病诊断 的常用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3],但有研究显示,对于脑 部疾病患者来说,CT平扫检查常在起病22h以后才可显示异常,当其发病6h之内时,脑部内部变化主要为水分和电解质的改变,在CT检查 无法显示,而当22h后CT显示异常时,病变已发展成脑梗死状态,严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 后,由此可见,对于急性脑血管 疾病的早期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的 探讨[4-5]。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 进步和发展,有研究显示CT灌注 成像(CTP)和CT血管成像(CTA)在 脑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存在一 定的临床价值[6]。为进一步探讨 CT平扫联合CTP、CTA在早期急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9 期
2019年09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