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声特征及与CT、MRI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 丹

所属单位: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超声科(山东 聊城 2520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声特征,并与CT、MR比较,以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超声、CT、MRI影像资料,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声特征,并与常规CT、MR比较。结果 三种影像学手段在骨质破坏上的关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CT、MRI对软组织和骨内痛风石征象、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P<0.05),且MRI对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但超声、CT均未检出骨髓水肿征象;且超声检出97例尿酸盐结晶沉积,常规CT、MRI未见。结论 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骨质破坏等情况,尤其在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上优势显著,但在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征象的显示上存在不足,或可通过加行MRI作补充。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超声;CT;MRI

【中图分类号】R77;R44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1.048

前言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以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特征,也被称为尿酸单钠结晶沉积病[1-2]。当超过血尿酸饱和度而析出的单钠尿酸晶体沉积于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并形成痛风石,晚期甚至可导致关节结构被破坏,并可侵蚀几乎所有的人体关节,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疼痛、发红、皮肤升温等一系列炎症反应[3]。影像学是评价关节破坏程度、单钠尿酸晶体沉积位置、数量及炎性反应的重要辅助手段,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治中发挥重要价值[4-5]。超声、CT、MRI均是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治中常见的影像学辅助手段,各具优势[6-8],本研究着重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超声特征,并与CT、MR比较,旨在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提供影像学意见,具体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