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HR-MRI技术评价吸烟因素对男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的影响

作者:韩柏林 杨 静 罗 彬 王培福 杜继臣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脑血管科(中国 北京 100049)

PDF

摘要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技术评价吸烟因素对男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因出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事件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男性住院患者,依据吸烟与否进行分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先后完成常规MRI及HR-MRI检查,比较组间HR-MRI图像上获取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结果 共计入组46例患者,其中吸烟29例(63%),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在局部血管指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斑块指标中,斑块负荷、斑块厚度、斑块长度及所在象限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斑块分布位置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319);两组患者在斑块表面是否连续及斑块是否强化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组患者斑块出现表面不连续及强化现象更为多见。结论 吸烟因素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局部血管狭窄程度影响不明显,更可能通过影响局部斑块稳定性继而造成缺血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男性;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大脑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1.005

前言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范围内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1]。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罹患脑卒中风险率最高,且男性的终生卒中风险最大[2]。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占全部卒中患病率的69.6%、发病率的77.8%[3]。CIS多由颅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或颅外(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亚洲地区以ICAS所致卒中为主[4-5],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则是ICAS发生时最易受累的动脉。吸烟作为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使卒中发病风险加倍,但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的具体关系尚存争议。受限于技术,既往针对该因素的研究多从大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管狭窄角度加以分析,而从局部斑块特征方向的研究较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为近年来出现的血管评估技术,可以判断局部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重构模式,清晰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结构,并可进一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ICAS发生率高的特点,利用HR-MRI从局部血管及斑块特性两方面评价吸烟对男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旨在探究吸烟因素在ICAS所致卒中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