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胸部

基于薄层增强CT图像探究影像组学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

作者:沈天赐1 宋鑫洋1 胡翔宇2 郭建峰1 杨 峰1,*

所属单位: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湖北 襄阳 441000)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临床及薄层增强CT影像组学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诊断肺结节患者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良性52例,恶性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患者,将患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沿结节边缘逐层提取每位患者薄层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图像肺结节区域的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采用3Dslicer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纹理特征,使用LASSO回归算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选择非零变量构建影像组学特征模型。结合独立的临床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建立影像组学列线图,列线图的准确率和诊断效能在训练集中进行评估,随后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基于临床特征模型在训练集(AUC=0.81,95%CI 0.73-0.90)及验证集(AUC=0.85,95%CI 0.73-0.98)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均有所欠佳,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纹理特征与肺结节良恶性相关依据回归系数建立Rad-Score特征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AUC分别为0.91(95%CI 0.84-0.98),0.90(95%CI 0.80-1.00),联合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0.94,95%CI 0.89-0.99)和验证集(0.98,95%CI 0.94-1.00)均表现优异,DCA分析结果表明影像组学的加入可以使患者获益。结论 联合临床特征及增强CT影像组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


【关键词】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影像组学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5.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