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对比超声造影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效能*
作者:敬 容1,* 刘 剑2
所属单位:1.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超声检查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2.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PDF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肝血管瘤(HH)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8例H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对HH的诊断符合率, 并分析HH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表现。结果 CEUS与增强CT对HH的诊断符合率比较(89.74% vs 8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与增强CT检查对直径≥4cm的HH阳性检出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直径<4cmHH的阳性检出率CEUS检查显著高于增强CT 检查(P<0.05)。CEUS检查动脉期表现呈周边明显 强化,门脉期病灶中心呈向心性缓慢充填式增强; 回声较周围高,延迟期呈自周边向中心缓慢充填式增强,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呈现为边界清晰的圆 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现边缘环形或 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部分病灶密度高于同层肝实 质,呈明显强化,延迟期部分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 密度。即HH在CEUS和增强CT中均表现为增强后病 灶早期呈周边强化,随后呈向心性填充。结论 超声造影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HH均有一定的显示,但超声造影对于直径较小的HH检出率较高,故将超声造影和增强CT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HH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超声造影;增强CT;肝血管瘤;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445.1;R445.3;R7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3.030
前言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s,HH)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中海 绵状血管瘤发生较多,发病率较少的为毛细血管瘤[1]。相关病例资料显示,HH属 于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异常,绝大多数患者瘤体较小,多于体检或腹部检查中偶然发 现[2]。而由于HH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特征及表现,故影像学检查为其主要依赖手段, 其中超声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手段,但与CT和磁共振检查相比,超声检查诊断HH的 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较低[3-4]。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 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也被多项研究所证实[5-6]。因此,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78例H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CEUS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HH的诊断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9卷, 第 3 期
2021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