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 伟1,2,* 李 华2 张书超3
所属单位:1.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功能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功能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3.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放射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PDF摘要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 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 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同时随机选择40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及斑块位置检出情况,并与DSA检查对比。结果 98例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的患者共检查血管数588根,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检查血管240根,CTA及DSA检查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轻度与中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低,在重度与完全闭塞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强;9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斑块135个,CTA检查检出斑块149个,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检出斑块88个,CTA检查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软斑、扁平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的检出上一致性较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检出上一致性较强。结论 通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诊断脑 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颈动脉 狭窄程度上各具优势,结果一致性良好,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CTA;联合检查;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R445.1;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3.007
前言
颈动脉斑块主要由颈部动脉粥样改变形成,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2]。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体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3]。 脑梗死主要为血液中脂肪、空气、纤维软骨及心脏中附壁血栓等栓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导致动脉脑组织缺血性坏死[4-5]。禹萌等[6]通过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亲环素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 及神经损伤等病理变化直接相关,说明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目前颈动 脉斑块检查方法很多,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因其为有创操作,风险较高,且价格较贵, 临床上很少单纯用于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无创性操作,可显示颈动脉斑块性 质及血管管腔狭窄度,并能观察血流动力学,且可通过测量颈动脉IMT值确定是否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通过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及快速扫描技术结合,对 全身血管细节进行显示的技术,对于血管变异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 管造影(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 值,具体报告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9卷, 第 3 期
2021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