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吉剑 张绍金* 徐其显 曾 敏 杨 林

所属单位: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173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 分析8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和DWI及DCE-MRI影像的资料,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DWI及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ROC分析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 Ve值、ADC对子宫内膜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确诊,80例患者子宫内膜癌61例,良性子宫内膜疾病19例。MRI、DWI、DCE-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分别为57.38%、63.93%、80.33%;特异度分别为78.95%、82.41%、84.21%。子宫内膜癌患者ADC值低于良性患者(P<0.05),Ktrans、Kep、Ve值 高于良性患者(P<0.05)。Ktrans、ADC诊断子宫内膜癌AUC较高,分别为0.922(95%CI:0.864~0.992, P=0.000)、0.872(95%CI:0.767~0.977,P=0.000)。结论 DWI、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价值,其参数Ktrans、ADC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定量指标。

【关键词】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 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内膜癌 的价值。方法 分析8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 和DWI及DCE-MRI影像的资料,以手术后病理诊断 结果为标准,分析MRI、DWI及DCE-MRI诊断子宫内 膜癌的价值,ROC分析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 Ve值、ADC对子宫内膜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确 诊,80例患者子宫内膜癌61例,良性子宫内膜疾病 19例。MRI、DWI、DCE-MRI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 灵敏度分别为57.38%

【中图分类号】R445.2;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3.037

前言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妇科恶性肿瘤排第一位,在 我国每年发病率也呈年轻化趋势且逐年升高[1-2],晚期及复发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 后效果较差[3-4]。早期检查发现诊断和干预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常规核磁 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扩散加权 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深入观察到肿瘤组织的微环境变化, 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5]。而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操作便捷、无创的影像技术,其特点是活体测量肿瘤微血管生理学信息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已被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等临床研究中[6]。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比了常规MRI、DWI、 DCE-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