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 斌*

所属单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13)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5例疑似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256层螺旋CT平面重建检查确诊,观察患者CT图像,根据其 特征判断假肿瘤征、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 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囊变、钙化。门诊随访16个月,观察疾病发展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行腹部CT平扫,10例进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10例进行增强扫描。病变部位均在肠系膜。患者均为假肿瘤征:呈片状或包块影,肠系膜脂肪密度变大,其CT值超过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肠系膜血管被包绕。70例患者病变内出现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患者均为假包膜征:病变周围存在不同厚度软组织密度带,边界清晰。51例患者可见脂肪环征,环状低密度影包绕于肠系膜血管及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周围;出现1例囊变、1 例钙化;22例患者周围肠管被推移。随访39例,其 中18例患者病变无明显变化,3例病变全吸收,13例病变部分吸收,5例病变进展。CT临床诊断灵敏度100%(5/5),特异性7.1%(5/70)。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存在假肿瘤征、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可作为首选无创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256层螺旋CT;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3;R5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3.045

前言

肠系膜脂膜炎是临床不常见的肠系膜疾病之一,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即 小肠系膜出现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组织,形成假肿瘤征[1]。肠系膜 脂膜炎患者随访期间病变均较稳定[2]。该病属于良性发展病变,预后较好,但由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需及早进行有效诊断。肠系膜炎中主要采用影像学,传统B超 及CT分辨率不高,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多层螺旋CT的出现避免了上述弊端,受到 临床医生学者广泛关注[3-5]。基于此,本研究就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5例疑似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