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WB-DWI在初诊多发性 骨髓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 鹏* 王国旗

所属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 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M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治疗前后进行WB-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WB-DWI阳性检出率为98.78%(81/82),经WB-DWI确定的溶 骨病变为96.43%(54/56);WB-DWI诊断ISS分期准确率为95.12%(78/82),WB-DWI诊断ISSⅠ期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6.10%、准确度95.12%, kappa值为0.641;WB-DWI诊断ISSⅡ期灵敏度为 90.48%、特异度为98.36%、准确度为96.34%, kappa值为0.902;WB-DWI诊断ISSⅢ期灵敏度为 98.21%、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8.78%, kappa值为0.972;WB-DWI诊断MM临床分型准确 率为79.27%(65/82),WB-DWI诊断IgG型灵敏度为 83.33%、特异度为88.46%、准确度为86.59%、 kappa值为0.713,WB-DWI诊断IgA型灵敏度为 73.91%、特异度为89.83%、准确度为85.37%、 kappa值为0.637,WB-DWI诊断IgD型灵敏度为 60.00%、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7.56%、 kappa值为0.738,WB-DWI诊断轻链型灵敏度为 83.33%、特异度为91.38%、准确度为89.02%、 kappa值为0.738。82例MM经过诱导治疗后复查 WB-DWI,疗效评估≥SD的67例检查显示最大病灶 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疗效评估≥VGPR 治疗后的最大病灶的中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较治 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WB-DWI在MM诊断及 分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治 疗的效果。

【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多发性骨髓瘤;分期;中位表观弥散系数;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5.2;R7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3.049

前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浆细胞瘤”,是一种以骨髓浆 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常弥漫性累及全身骨骼。临 床上确诊MM的手段是血清学检查、骨髓穿刺与活检,但MM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 断、分期、疾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方面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2]。MM起病较隐袭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从细胞分子水平提供组织微观水分子运动的定量和定性信息[3-4],可对MM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查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M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治疗前后行WB-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探讨WB-DWI在初诊MM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