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高分辨率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成像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价值研究*

作者:戚 婉1 李德丽2 石 荣3 杜灏蓝1 黄成华1 兰 鹏1 林晓南1 兰浩敏1

所属单位: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影像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2.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 浏阳 410300) 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500例,全部进行肛管区域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磁共振和质子密度成像检查,观察肛瘘的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并评价与肛管肌肉、肛周间隙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肛瘘进行分类及分级,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500例肛瘘中,MRI诊断出肛瘘患者为492例,与术后证实对比,MRI诊断准确率为98.40%(492/500)。 MRI检查中有8例(1.60%)肛瘘未发现,故无法分类,其余492例中,可分为四类六级,括约肌间型83例(16.60.%),经括约肌型159例(31.80%),括约肌上型189例(37.80%),括约肌外型61例(12.20%)。与术后证实对比,本研究MRI对肛瘘的分类准确率为96.00%(480/500)。500例病例中,手术发现并证实肛瘘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数目分别为552个、568个、676支及280个,MRI诊断出肛瘘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的数目分别为520个、568个、640支及280个,MRI对肛瘘外口数目、位置、瘘管的走行及肛周脓肿范围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MRI对肛瘘内口及瘘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4.20%、94.67%。结论 肛区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可以较细致全面的观察肛瘘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及分级,术前肛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关键词】肛瘘;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分类;分级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18

前言

肛瘘是连接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的异常通道,常由内口、外口及瘘道组成,瘘道壁由炎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1],肛瘘可伴发肛周脓肿。临床有效的治疗和降低复发率取决于对肛瘘准确的检出和特征描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方案要求必须显示瘘管内是否有液性成分及瘘管与盆腔解剖及肛门肌的关系[2]。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对肛区进行成像,增强对局部微观信息的观察,清晰地显示肛瘘 内口位置、瘘管(尤其是细小继发分支)走行与肛门肌及盆腔解剖的关系,本研究探讨HRMRI联合PDWI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