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作者:侯军才1,2 孙慧远1
所属单位: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2.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PDF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20例鼻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评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中,7例为蝶窦囊肿, CT见蝶窦内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收减少,MRI呈长T1、长T2不规则球形影;7例为真菌性蝶窦炎,CT见其蝶窦内呈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云絮状影,毛玻璃样改变,MRI见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影,真菌结节T2WI低信号;4例为蝶窦脑脊液鼻漏,CT发现蝶窦中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上有线状高信号影将脑脊液高信号影及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相连,脑组织、鼻黏膜呈明显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CT见蝶窦中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MRI上肿物不均匀强化,条索样或“脑回征”。结论 CT及MRI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影像信息,其中CT对病变周围骨质改变、MRI对病变侵袭范围分别有较好显示效果,两者联合对病变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关键词】单侧;良性;蝶窦病变;CT; MRI;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R814.42;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32
前言
蝶窦处于人体头颅几何中心位置,后同脑垂体相邻,与额窦、上颌窦、筛窦相比,蝶窦位置更深而隐蔽,漏诊误诊率高,而鼻内镜手术操作空间也较小,操作不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准确评估病变有重要意义[1]。影像学诊断为评估蝶窦病变的主要方法,临床常根据蝶窦气化程度分为甲介型、鞍前型、全鞍型,而CT对气腔结构显示率较好,可清晰显示蝶窦病变部位、骨质改变等[2],也有观点认为 MRI可明确蝶窦病变侵袭范围[3],对海绵窦、脑实质及眶尖等部分也能较好显示。本文回顾性分析20例蝶窦病变患者影像学(CT及MRI)特点, 结果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3 期
2020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