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多模态影像学成像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妃生 潘红日 徐晓峰

所属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放射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学成像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7年6月 在我院就诊的并行影像学检查、经随访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骨MF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灶分布在股骨7例, 胫骨4例,髂骨1例,肱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1例,腰椎椎体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偏心性伴或不伴有膨胀性改变的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10例(62.5%),混合性6例(37.5%)。5例(31.3%)病灶内有粗索条样或网格样巨大骨嵴。2例(12.5%)出现骨膜反应。MRI表现:16例(100.0%)病灶呈弥漫性异常混杂信号改变,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内可见斑片状及索条状低信号。结论 MFHB具有多样影像学表现及一定特征性,多模态影像学的联合应用有助于MFH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骨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模态;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3.036

前言

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一种原发于骨骼的多形性肉瘤,发病原因未明,发病率较低, 仅占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5%[1]。骨MFH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起病较为隐匿,影像学表现多样及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易出现误诊[2]。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种影像成像方式的联合应用,使得骨MFH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得以提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随访病理 (我院或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有病理结果)证实的16例原发性骨MFH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探讨多模态影像学成像在其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