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CTA与CTPI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施晓星 刘 猛 薄小波*

所属单位: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CT室 (山东 枣庄 277800)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造影(CTA)与CT脑灌注(CTPI)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患者78例,均进行CTA与CTP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责任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比较患侧与健侧的CTPI参数[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 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分析缺血发作频 率与CTPI阳性率、CTA异常率的关系。结果 CTA与CTPI检查发现与临床一致的脑灌注异常率分别为89.74%(70/78)、76.92%(60/78),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阳性诊断率低于CTPI(P<0.05)。其中,CTPI灌注异常且CTA为责任血管有59例,CTPI 灌注异常而CTA未发现责任血管11例,CTPI未发现灌注异常而CTA发现血管异常1例,CTPI未见灌注异常而CTA未见血管异常7例。78例患者患侧RCBF低于健侧,患侧TTP、MTT较健侧延长(P<0.05), 而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发作频率≥2次/24 h者CTPI阳性率高于缺血发作频率<2 次/24h者( 计学意义(PP>0.05)。 <0.05),两者CTA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 结论 CTA与CTPI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其个性化诊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CTA;CTPI;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R5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1.013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缺血性脑血管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 命的主要疾病,其中后循环缺血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7.7%,而椎基底动脉为大 脑后循环供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有效诊断方案具有重要 意义[1-2]。缺血发作早期应用CT或MRI难以发现病灶存在,只有当组织发生严重性 梗死时才可观察到CT或MRI图像发生改变,而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 为一种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能较准确评估动脉狭窄程度、部位与侧支循环情  况[3],CT脑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则主要利用CT的数据处理技术,借 助多个参数反映患者微循环水平的脑灌注情况,可尽早发现梗死区域,利于及时为 患者提供治疗指导[4-5]。因此,本研究对CTA和CTPI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