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内耳磁共振(MR)水成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BPPV患者,均接受内耳MR水成像与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BPPV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高分辨率CT共检出99例(61.88%)BPPV,表现类型为耳石脱落(29.38%)、半规管受累(11.25%)、听小骨受损 或者消失(21.25%);内耳MR水成像共检出141例 (88.13%)BPPV,表现类型为耳石脱落(41.25%)、 半规管变性(20.00%)、半规管破裂(10.63%)及壶腹嵴变薄(16.25%);内耳MR水成像对BPPV的阳性检出率为88.13%,显著高于高分辨率CT 61.88%,(P<0.05)。结论 内耳MR水成像对BPPV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够为患者病情评估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R7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1.017
前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属于临 床常见前庭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阵发性及因头位变动诱发伴特征性眼震的相应短暂 发作性眩晕。BPPV病因复杂,患者体征变化较多,诊断难度大,当前尚无高特异 性诊断手段,故BPPV的诊断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之一[1-3]。前庭位置在内耳,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水成像能够清晰呈现人体内耳结构状态,明辨罹患部 位半规管,从而为医师提供患者内耳变化详细信息。有报道指出,颅MR显示BPPV 患者具有听小骨受损、耳石脱落以及半规管受累等主要阳性表现[4]。本研究以160例疑似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内耳MR水成像对BPPV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9卷, 第 1 期
2021年0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