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双源双能量CT单能谱技术在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笑莹1 张 华2,*

所属单位:1.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 (山西 太原 030001) 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CT影像科 (山西 太原 030001)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双源双能量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谱成像技术(VMI+)对下肢CT静脉成像(CTV)和肺 动脉成像(CTPA)联合扫描中下肢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且以超声为参考标准评估CTV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怀疑肺栓塞(PE)进行CTPA-CTV联合检查的患者的图像,利用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分别重建下肢静脉在40、50、60keV的三组虚拟单能谱图像(VMI+40  keV、VMI+50keV、VMI+60keV),以及线性融合图像(融合系数0.5)。记录线性融合图像和三组单能谱图像的衰减值(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噪声比(SNR),以三分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超声(US)对血栓的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计算下肢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DVT显示的一致性。结果 单能谱图像和线性融合图像的CT值及CNR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H=116.455,P=0.000及H=22.362,P=0.000), 其中VMI+40 keV的CT值(204.63±56.40HU)及CNR值(7.72±4.72)最高。四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存在 统计学差异(H=14.097,P=0.003),其中VMI+40  keV的评分(2.62±0.49)最高。在37位同时进行 CTV及US检查的患者中,CTV对DVT的诊断敏感 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4.2%(16/19)、77.8%(14/18)、80.0%(16/20)及 82.4%(14/17)。结论 双源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 显著提高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联合成像中下肢静脉的图像质量,且具有较高的血栓诊断性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虚拟单能谱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3;R543.2;R5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1.023

前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主要并发症为继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DVT对患者至关重要。间接法下肢CT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联合肺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为微创检查,可以同时对DVT及PE进行诊断,且可弥补下肢静脉超声(ultrasound ,US)对盆腔静脉血栓显示较差的缺点。但是传统的间接法下肢CTV,静脉充盈较差,血管浓度不均,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1-2], 而双能扫描中低能量虚拟单能谱成像可以提高组织对比度,提高血栓的诊断准确性[3-4]。所以,本研究分析评价了第三代双源双能CT中的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谱成像(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s,VMI+)技术在CTPA-CTV联合扫描中对下肢CTV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血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