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使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实施VCTDSA检查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均使用手术或影像学(3D-DSA)证实,其中68例患者有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88个。结果 VCTDSA检测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TDSA检查动脉瘤患者灵敏度94.44%、特异度87.50%、准确率93.18%,且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VCTDSA检查动脉瘤数目灵敏度96.70%、特异度93.33%、准确率96.23%,且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结论 VCTDSA与手术或影像学(3D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可用于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3.4;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4.004
前言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后天疾病,患病率约在1%~6%左右,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高发年龄段为55~60岁,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当其发生破裂后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致残率约为50%左右,致死率则高达45%左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早期诊断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及致残率[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围术期并发症,短时间内不宜重复检查,限制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CT技术之一,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且在早期病变诊断过程中优势明显[3]。因此,本文主要对VCT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进行研究,并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4 期
2020年04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