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张岭岭1 石俊岭1 陈雪果2 刘 冉3 吴银霞4 程 峰1
所属单位:1.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河北 邯郸 056002) 2.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 邯郸 056002) 3.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普外七科(河北 邯郸 056002) 4.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2)
PDF摘要
目的 比较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0例,均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CCTA检查,并于15日内行冠脉造影(CAG)诊治,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患者中MPI提示正常、异常分别5例、65例,其中心肌缺血60例,心肌梗死5例,共210个节段,节段灌注异常68段,灌注正常142段,灌注异常节段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低于灌注正常节段,而达峰时间(TTP)较灌注正常节段延长(P<0.01);CCTA发现冠脉异常、正常分别53例、17例,其中93个节段异常,冠脉狭窄≥50%,117个节段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提示,冠脉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56例、正常14例,以CAG为诊断金标准,MPI/CCT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的
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PI及CCTA(P<0.05)。结论 MPI与CCTA对冠心病均有较好诊断效能,尤其是MPI/CCTA融合显像可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状态的关系,提高功能相关冠脉病变检出率,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心肌灌注显像;冠脉CTA;融合;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R445.3;R4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4.02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在诊断时不仅需要了解心脏及冠脉血管解剖信息,也需从冠脉病变血流动力学方面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1]。目前主要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或冠脉造影检查依据冠脉狭窄程度判断冠心病,或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依据心肌的血流进行诊断[2],但CCTA容易高估血管狭窄程度、对钙化严重者评价受限,而MPI可通过视觉与半定量方法评价心肌缺血,但无法显示冠脉病变及斑块形态与分布情况[3],因此有望将二者融合以探测冠脉解剖形态病变同时评价其对心肌缺血的影响[4]。本文主要分析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CTA及其融合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4 期
2020年04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