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DCE-MRI、3D1H-MRS联合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义财 周利平

所属单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I)联合三维氢质子波谱成像(3D1H-MRS)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80例,均接受DCEMRI和3D1H-MRS检测。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DCE-MRI和3D1H-MRS表现及相关参数,分析DCE-MRI和3D1H-MRS单一诊断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及RO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病变患者DCE-M检测RI-T曲线信号为逐渐增强或先上升后不变,恶性病变信号为先上升后下降;良性病变患者3D1H-MRS图上Cit峰上升,恶性病变患者Cit峰下降。DCE-MRI、3D1H-MRS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88.75%、85.00%和97.50%,3D1H-MRS和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恶性病变患者Ke p、Ve、Ktrans、iAUC和(Cho+Cre)/Cit等参数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DCE-MRI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4.44%、82.50%和88.16%,3D1H-MRS则分别为88.89%、67.50%和77.63%,两者联合则为97.22%、95.00%和96.05%。结论 采用DCE-MRI和3D1H-MRS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助于提高恶性前列腺病变检出率。


【关键词】DCE-MRII;3D1H-MRS;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4.032

前言

前列腺癌(PCa)为老年男性前列腺发生的上皮性恶性病变,导致患者排尿疼痛、排尿困难,成为威胁男性生命安全的第三大恶性肿瘤,对患者生活水平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前列腺增生(BPH)等前列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如前列腺癌前期临床症状相似,但是两者后期治疗完全不同,有效且精确评价前列腺癌症部位以及性质对于患者后期治疗意义重大[2]。临床上常常通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经直肠超声等手段来提示前列腺癌,但诊断效能较低,且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有限[3]。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发展,扩散加权图像(DWI)、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I)、三维氢质子波谱成像(3D1H-MRS)等已被用于定性、定位前列腺病变及其累及结构、是否合并远处转移,有助于明显提高诊断效能[4-5]。本研究为进一步确定其应用价值,联合DCE-MRI和3D1H-MRS用于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