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宋振强1 时宇鹏2 陈淑宽3 时玉春3
所属单位:1.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南 开封 475002)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磁共振室 (河南 郑州 450052) 3.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南 开封 475002)
PDF摘要
目的 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病变类型对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另筛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MRI-DWI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参数对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f显著较高(P<0.5);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 较低,D* 、f显著较高(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MRI-DWI参数诊断前列腺疾病时ADC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1.001×10-3mm2/s为cut-off,灵敏度为 59.00%、特异度96.70%;联合诊断时特异性上升至100.00%;单一参数诊断前列腺癌时同样以ADC AUC值最高,1.269×10-3mm2/s为cut-off,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高达86.10%;与联合诊断一致。结论 MRI-DWI扫描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有较高效能,值得临床推介。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R6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5.010
前言
前列腺癌是临床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尤其是随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的临床开展,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有一定程度上升[1]。磁共振成像作为重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鉴别中发挥重要价值。但在诊断部分微小病灶或受慢性炎症、前列腺良性增生等信号影响时,其诊断效能不足[2]。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则是MRI功能成像技术之一,可通过组织内水分子微观运动状况的表达,为临床提供水分子运动状态、组织细胞密度、细胞膜完整性等重 要信息,为临床捕捉肿瘤病灶早期病变生物学及化学改变提供可行性。当前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报道并不鲜见,但受b值选取、感兴趣区域勾画等多因素影响,不同报道结论也不尽相同[3]。鉴于此,现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WI影像学资料,旨在持续补充及完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鉴别。具体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5 期
2020年05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