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盆腔MRI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 磊

所属单位: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特检科 (河南 义马 472300)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临床检查及动态MRI检查,分别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及HMO分度法进行脱垂程度评价,分析两种方法对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72例患者经MRI检查检出膀胱膨出59例、子宫脱垂44例、阴道穹隆脱垂2例、肠疝36例、直肠膨出40例;经临床检查检出阴道前壁膨出55例、子宫脱垂55例、阴道穹隆脱垂2例、阴道后壁膨出38例;动态MRI及临床检查对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检测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80、0.707、 0.367;MRI检查及临床检查在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诊断上分别有18例、37 例、24例诊断相符,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102、0.318、0.121。结论 动态MRI在评估盆腔脱垂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与临床检查相比,MRI可能在后盆腔器官脱垂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

【中图分类号】R445; R71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5.015

前言

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女性常见功能障碍性疾病,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如阴道肿物膨出、盆腔慢性疼痛等症状均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盆腔器官脱垂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临床报道术后存在一定复发率。部分盆腔器官脱垂复发原因为对术前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及分期不当所致,因此术前准确评估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临床检查是评估脱垂的首要手段,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判断器官膨出部位较为困难[3]。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也被应用于盆腔疾病的诊断,MRI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平面成像、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也逐渐被用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及评估中[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检查及MRI检查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一致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