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血清内分泌指标、 MRI在脑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 丽 邱卫强

所属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内分泌指标、磁共振(MRI)在脑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经显微外科手术确诊鞍内脑垂体瘤的49例患者纳入脑垂体瘤组,另筛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且有内分泌检查结果的3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以显微外科手术结果为参照,探讨MRI对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脑垂体瘤患者与对照组内分泌指标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内分泌指标诊断脑垂体瘤的最佳敏感阈值。结果 MRI诊断脑垂体瘤的准确率为89.80%(44/49);脑垂体瘤患者内分泌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生长激素(GH)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其次为泌乳素(PRL)、甲状腺素T3、血皮质醇(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UC值均>0.6;GH诊断脑垂体瘤的准确率为93.88%(46/49),其次为RPL(44/49,89.80%);内分泌指标、MRI联合诊断时准确率为100.00%。结论 血清内分泌指标、MRI用于脑垂体瘤诊断均有 一定诊断价值,但联合诊断效能最佳。

【关键词】内分泌;磁共振;脑垂体瘤

【中图分类号】R445;R73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5.025

前言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鞍区肿瘤之一,以30~50岁为高发年龄段,肿瘤性质多为良性,以头痛、视力下降为典型症状,其占比可达颅内肿瘤的20%[1-2]。CT可显示颅底溶骨性破坏,发挥一定诊断价值,但难与颅底脊索瘤鉴别而发生误诊[3]。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反应肿瘤组织结构与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帮助鉴别与垂体瘤相似的颅底肿瘤,但仍未达到满意诊断效果[4-5]。既往研究虽报道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内分泌改变密切相关,但内分泌指标用于脑垂体瘤诊断及其最佳敏感阈值研究鲜见[6-7]。鉴于此,本研究探究血清内分泌指标、MRI联合用于脑垂体瘤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具体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