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飞利浦256层iCT检查,并在随后1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8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3%、 94.98%、90.71%,Kappa值为0.793,一致性较好;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值均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行CTA检查对冠心病的筛查具重要临床价值,可减少部分患者不必要的CAG有创检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256层极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322.1+21;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6.024
前言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引起,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1]。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其发病率亦在逐年增长[2]。若能尽早发病冠状动脉狭窄, 及时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至关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作为有创检查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出现血管痉挛、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等多种术后并发症,且其费用较为高昂,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是飞利浦公司2007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上推出的新产品,使得CT技术在心脏检查、动态成像、三维成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本研究旨在探究飞利浦256层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6 期
2020年06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