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CT指导不同分型后pilon骨折手术的价值观察
作者:沈晖扬1 杜光舟2
所属单位: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科 (广东 汕头 515041) 2.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汕头 515041)
PDF摘要
目的 观察CT指导不同分型后pilon骨折手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后pilon骨折术前CT结果中Die-punch大小与位置将其分为5型,并依据分型结果指导手术入路,进行Die-punch骨块的复位内固定或骨折块取出,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结果 依据术前CT可分为Ⅰ型20例(33.33%)、Ⅱ型2例(3.33%)、Ⅲ型22 例(36.67%)、Ⅳ型12例(20.00%)、Ⅴ型4例(6.67%),均依据分型结果指导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4个月,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评分35~87分,平均61.4分,VAS评分为0~3 分,平均1.6分,AOFAS评分:优28例,良19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78.33%,末次随访时各CT分型者的Olerud-Molander与VAS评分、AOFAS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并发症为内侧皮肤创面浅表感染2例,经治疗后皮瓣修复治愈,跗管综合征2例、腓肠神经刺激征3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 术前依据CT结果对后pilon骨折患者的Die-punch骨块进行分型,能指导手术切口的选择与处理, 临床可行性及效果良好。
【关键词】CT;分型;后pilon骨折; 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6.045
前言
后pilon骨折是由垂直压缩暴力结合或不结合扭转暴力所致的胫骨远端后侧关节内骨折,易与经典Volkmann骨折混淆,因而具有距骨 及后踝骨折块向近端移位、关节面部分塌陷等pilon骨折的特点,倾向于后pilon骨折来命名,因其导致胫骨关节面不同程度破坏,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1-2]。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后pilon骨折主要方法,对Die-punch骨块正确处理并对胫骨远端关节面 进行解剖复位是影响手术效果主要因素[3-4]。虽然有研究[5]报道后pilon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方案,但对于后pilon骨折中Die-punch骨折块处理和手术入路选择的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分析CT指导后pilon骨折分型对其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6 期
2020年06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