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分析

作者:柴冠军 胡占斌 李 娟

所属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磁共振弥散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特点, 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 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并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MRI显示后循环供应部位脑实质病变8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其中脑实质病变患者T2 FLAIR、T2WI均呈片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2  FLAIR、T2WI未见异常,ADC图信号高于梗死患者。MRI检查显示异常率为84.00%, 高于TCD检查的72.00%(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MRI检查中具有特征性表现,MRI-DWI扫描对脑缺血后组织损 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磁共振成 像;弥散加权成像;影像学表 现

【中图分类号】R743.3;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08

前言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在临床较为常见,占缺血性卒中比例约20%[1],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对其健康有严重影响。目前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头颅CT容易 受到骨伪影影响[2],诊断价值不高。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较难诊断超早期缺血性病变,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缺血性病变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反映缺血后组织损伤可逆性,并对预后进行评估[3-4]。本次研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