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超声检查应用于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GS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G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孕期情况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GSP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中GSP的图像特征表现。结果MRI动态增强赛扫描检查对GSP的总诊断符合率(97.67%)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对GSP的总诊断符合率(76.74%),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孕囊GSP在超声检查中可表现为椭圆形影,孕囊周围表现为低速低阻的血流信号;MRI平扫可见子宫下段瘢痕处圆形、类圆形孕囊, 子宫下段瘢痕处类圆形孕囊表现为T1、T2长信号,进一步增强扫描检查示孕囊出现明显强化,且呈环形状表现。不均匀包质块GSP超声检查示子宫下段呈现不均匀的包块回声,且包块周围表现为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MRI平扫示子宫下段瘢痕处不规则包块影,且T1WI序列呈等信号或略低 信号表现,而T2WI序列可表现为低信号,多条增粗血管影可表现于孕囊周围基层, 进一步增强扫描可示孕囊表面出现明显强化,且以斑片状和树突状予以呈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GS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其通过MRI动态增强扫描中多方位、多角度检查可更清楚的显示孕囊、子宫及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 系,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制定治疗方案,进而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关键词】核磁共振;超声;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9.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28
前言
剖宫产瘢痕妊娠(GSP)是指患者剖宫产后再次受孕胚囊或妊娠囊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着床和发育,属于临床异位妊娠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类型[1]。相关数据报道,近年随着剖宫产的增多,GSP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2]。目前,临床上对于GS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检查为GSP的常用检查手段,但该检查结果受检查者及解剖学结构影响较大,对于孕囊具体位置等情况 以及与其周围组织联系均不可清晰显示[3-4]。而核磁共振(MRI)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和多平面检查成像优势,对软组织和空间分辨率均较高[5]。本文通过回顾性整理分析86例GSP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MRI动态增强、超声检查应用于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 (GSP)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2 期
2019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