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高频心电图联合MRI在隐匿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观察

作者:刘忠明 余海波 杨 俊

所属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心电图联合核磁 共振成像(MRI)在隐匿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6 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拟诊为隐匿性冠心病的14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于3个月内 接受CAG检查,其中12例5例患者接受高频心电图检查,110例患者接受MRI检查, 102例患者同时接受高频心电图检查和MRI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MRI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2和0.93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8和0.483;HFECG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9和0.28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57和0.250;高频心电图联合MRI串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3和.41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5和0.250;并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68和0.42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0.958和0.500。结论 高频心电图与MRI均具有显著的影像学特点,二者联合检测隐匿性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高频心电图;核磁共振成像; 隐匿型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R444;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09.028

前言

  隐匿性冠心病即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是指患者缺乏心肌缺血的 相关症状,但却具有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血流灌注及代谢异常、心电 图异常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1-2]。根据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可知,隐匿 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病变较强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进而容易导致漏 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影响患者预后。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常表现为 无痛性心肌缺血,早期对患者影响较轻,但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3-4], 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明显症状心肌缺血者,当对其不予以重视而随其进展时,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 的发生,严重者可促使患者心肌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性损伤,严重危 机患者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传统的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被认 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5],但该种方式具有创伤性、价格昂贵、风险 较高等缺点,因此难以被部分患者所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可通过 对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室壁运动、心肌灌注等做出准确影像学分析, 其也是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该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相对较差[6];高频心电图(HFECG)是基于常规心电图发展 的观察高频信号变化的心电检测技术,其能表现常规心电图不能显示 的细微、快速变化的高频成分,所以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冠心病诊断 的灵敏度[7]。本研究采用HFECG联合MRI诊断隐匿性冠心病,并以CAG为金标准,旨在探讨二者联合诊断 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点,现报 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