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黄惠娟1 向伟楚2 王 晶1 童 明1

所属单位:1.中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2.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PDF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 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 治疗的82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总结在不同检查方式中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复发及转移的检出率。结果 82例 宫颈癌患者共发现病灶164个,其中出现中央型复发48例,盆壁型复发34例,而出现肝转移26例,淋巴结转移42例,切口种植转移10例和骨转移4例;64层螺旋CT对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和转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χ2=52.956, P<0.001;χ2 =19.524,P<0.001);在 CT平扫当中,中央型复发病灶主要位于膀 胱直肠间隙区残端阴道处,病灶主要表现 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而盆壁型复发主要 表现为盆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缘欠整齐,密度主要以均匀表现,且见中央水样 密度。而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中央型复发病灶可见肿块边缘呈现向内浸润 性强化,内缘波浪样凹凸不平,而盆壁型 复发可见病灶呈边缘性强化,向内浸润, 内缘不规则,中央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对于不同途径转移患者,CT平扫中均可表现 为多个大小不一的稍低密度灶,不同转移器官或组织局部均可受到一定的压迫,进 一步增强可见病灶呈现不同轻度的强化。 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较CT平扫 而言,其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检出率更高,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转移病灶大 小、形态和侵犯范围,更有利于监测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螺旋CT;多期增强;宫颈癌; 复发;转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R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09.038

前言

分析既往临床病例资料可知,宫颈癌好发于40~60岁的成年女 性,但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化趋势,故及早发现并及时予以积极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宫颈癌的研究热点[1-2]。 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其临床价值也 已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3]。但随着随访病例的增多,有研究显示部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其术后可出现复发及转移现象,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及时评估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存在与否、病变范围及程度并及时予以干预是改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4-5]。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癌术后复查多采用B超和CT平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术后复发和转移,但不够精确[6],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性质、范围、血供方面效果更佳[7]。为进一步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收集82例临床怀疑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料进行总结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