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收CT灌注成像检查并使用 perfusion CT/VA10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的关系,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rCBF、rCBV低于缺血半暗带(P<0.05),rMTT、rTTP高于缺血半暗带(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RR与NIH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0.611,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动力学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且缺血脑组织的可恢复情况与疾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CT灌注成像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 NIHSS,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5.3;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7.009
前言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是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遗留后遗症致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会出现缺血性半暗带,此处缺血脑组织结构完整但功能失活,具有时限可逆性或不可逆性,因此尽早在有效时间内促进半暗带区恢复血流灌注,对避免或减少梗死灶的扩大有积极意义[1]。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常规CT、MRI检查对该疾病早期缺血灌注状态的判断价值十分有限,而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识别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现灌注异常区,对拟定临床治疗方案的有一定指导意义。128排螺旋CT可进行快速、大范围的薄层扫描,显著缩短灌注成像的时间,通过对局部脑组织血液灌注半定量检测,能更全面的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灶缺血灌注状态的影像学信息,对梗死区脑血管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2]。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7 期
2020年07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