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25例经穿刺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介入手术术后3~5周行CT、MRI及DS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对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价值。结果 CT、MRI 活性病灶检出率明显低于DSA,CT活性病灶检出率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DSA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CT、MRI,MRI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与MRI特异性相同。CT与MRI显示TACE术后肿瘤包膜病灶多于DSA,CT显示TACE术后肿瘤包膜病灶多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价值明显高于CT,CT 在肿瘤包膜显示上稍有优势,二者联合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CT;MRI;原发性肝癌;介入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7.027
前言
肝癌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是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经过转移后侵犯至肝脏[1-2]。肝癌死亡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肝癌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患者的生存率也相应提高[3-4]。研究表明,肝癌术后肿瘤残余与复发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7-8]。肝癌经过介入治疗后残留病灶可超过90%,如何评价治疗效果、早期发现残余病灶对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5-6]。CT和MRI是肝癌介入手术术后随访及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为探讨CT和MRI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肿瘤活性情况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12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7 期
2020年07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