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超声、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盆腔原发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疾病在不同检查中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率比较(100.00%vs95.24%)上无差异(P>0.05), 但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95.24%vs83.33%)(P<0.05)。超声检查示子宫肌瘤表现为肿块多呈现为低回声;宫颈癌显示子宫明显增大,宫颈处可见强光条光团反射,边缘不清;卵巢良性肿瘤病灶边界清楚,内部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卵巢癌病灶内部回声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畸胎类肿瘤其病灶外观正常,病灶内部既有片状不规则强回声,后壁回声增强。CT平扫中子宫肌瘤病灶表现为分叶状或向外突出,进一步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一强化;宫颈癌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进一步增强扫描可见形态不规则密度影,旁见软组织肿块影;卵巢良性肿瘤平扫示呈圆形或类圆形水样密度块影,病灶壁薄边缘清晰,进一步增强示病灶囊壁略强化而囊肿本身无强化;卵巢癌平扫示病灶外壁乳头状凸起,进一步增强扫描后病灶囊壁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畸胎类肿瘤CT平扫示表现典型,具有脂肪、软组织和钙化三种密度,进一步增强示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超声和CT对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的检出价值类似,但CT检查对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率更高,故临床可将超声检查作为盆腔原发性肿瘤的首选检查,将CT作为其补充检查,进一步提高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超声;CT;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1;R71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7.040
前言
妇科疾病是影响广大女性心理及生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妇科肿瘤则是更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活质量低下和精神压力巨大的重要因素[1]。有调查资料显示,由于生活环境、习惯等多种因素所致我国女性盆腔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2]。由于女性盆腔结构的复杂性,大部分原发灶相对隐匿,且临床分型种类较多,故临床上常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象,进而对该疾病的处理变得较为困难和棘手,其中最为棘手的即为对该疾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3-4]。目前,临床上对于女性盆腔肿瘤的检查和诊断常用手段为影像学检查,其中B超和CT检查最为常用[5]。但随着妇科肿瘤患者的增多和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显示,B 超和CT检查对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检查各具有优缺点[6]。为进一步探讨B超和CT检查对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84例女性盆腔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7 期
2020年07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