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痰液结核杆菌涂片及培养在初诊结核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王丽娜

所属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南 漯河 462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痰液结核杆菌涂片及培养在初诊结核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本院感染科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2656例,均取清晨痰作为标本,进行痰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阳性率、诊断效能及检测用时。结果 2656例患者中确诊为结核病者2500例,痰涂片镜检,检测出抗酸杆菌1123例(42.28%),结核杆菌培养阳性1358例(51.13%),痰培养阳性率高于涂片染色阳性率(P<0.05);痰涂片灵敏度为44.6%,特异度为94.2%,准确率为47.5%,痰培养灵敏度为54.3%,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56.9%;痰涂片检查用时显著低于痰培养检查用时(P<0.05)。结论 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可弥补痰涂片的不足,提高结核病阳性率,降低误诊率,同时痰涂片可弥补痰培养耗时长的不足,可作为结核病诊断重要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痰培养;初诊结核病

【中图分类号】R521;R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19.05.008

前言

  据WHO统计,全球约1/3人口感染结核,每年新发病例800万以上,死亡病例约300万人,我国作为结核患病率最高的22个国家之一,感染结核人数占全球结核感染人数的27%左右,早期诊断并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控制结核的传播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任务[1]。目前结核病诊断方法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微生物检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有研究[2]表明PCR技术诊断结核病具有快速、准确,灵敏性高等优点,但该法痰标本采集为有创过程且标本易污染,因此临床应用少见;影像学检查以X线和CT为主,主要根据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间接反映结核分枝 杆菌浸润情况;微生物检查主要包括痰液结核杆菌涂片及结核杆菌培养,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最直观手 段,临床应用广泛,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对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评定及传染源控制意义重大[3]。本研究主要探究痰液结核杆菌涂片及培养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