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急性肺栓塞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CT肺动脉阻塞指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吴长蓉1 陈毅斐1 陶兆武2
所属单位:1.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湖北 武汉 430071) 2.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湖北 武汉 430071)
PDF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CT肺动脉阻塞指数(CT 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CTPAOI)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4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41例APE患者及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 分别对应APE组、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TM、D-dimer水平;另将APE组患者按CTPAOI分层,比较不同程度APE患者血清sTM、D-dimer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sTM、D-dimer与CTPAOI的相关性。结果 APE组sTM、D-dim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例APE患者平均 CTPAOI(31.71±12.32)%,其中轻度16 例,中度14例,重度11例,且重度患者 sTM、D-dimer>中度>轻度(P<0.05);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sTM、D-dimer 与CTPAOI、sTM与D-dimer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PE患者血清sTM、 D-dimer与CTPAOI显著正相关,或可与CTPAOI同作为评价APE患者血栓负荷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可溶性血栓调节 蛋白;D-二聚体;CT肺动脉阻 塞指数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10
前言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也称之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及(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及呼吸功能障碍,具潜在致死性[1]。CT肺动脉阻塞指数(CT 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 n d e x, C T P A O I )是基于C T肺动脉造影 (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所得的反映血栓负荷的重要指标, 与APE患者病情密切相关[2-3]。血液中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是血管内皮细胞在损伤、炎症因子、酶降解等作用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脱落并进入血液形成的, 其经肝脏降解、肾脏排泄,且正常情况下完整的内皮细胞不释放TM, 循环中sTM含量较少,因此sTM在临床上多被当做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4]。D-二聚体(D-dimer)则是预测血栓形成程度的标志性指标,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作用下产生的,除却肿瘤、感染性疾病、组织坏死可引起D-dimer上升外,急性血栓形成激凝血、纤溶系统亦可引起D-dimer上升[5]。本研究拟分析APE患者sTM、D-dimer水平与CTPAOI的关系,旨在为AP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2 期
2019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