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7例的PAVM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纳入患者均经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后采用原始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VR)、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 I P ) 和 多 平 面 重 建 ( M u l t i p l a n a 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重现肺血管图像。结果 CT肺血管重建共发现22个病灶,形态基本为圆形、卵圆形,供血动脉管径0.3~2cm,引流静脉管径为0.5~3.5cm,病灶直径为5.0~7.5cm, 全部位于胸膜下,左、右肺分别为14个和8个病灶,采用MPR从多方位共观察到17(77.27%)病灶;采用MIR重建共观察到 19(86.36%)个病灶;采用VR重建共观察到20(90.91%)个病灶,其检测一致性分别为 0.77、0.86、0.91;采用MPR、MIR和VR共同诊断,共检出病灶22(100%)个,检测一 致性为1.00。结论 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PAV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螺旋断层扫 描;后处理重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R32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12
前言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 又称肺动静脉瘘,是典型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可引起脑梗塞、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1]。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CT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2]。既往研究表明,DSA是PAVM诊断的金标准,但DSA为有创性检查,需要通过手术实施,且检查相对时间较长,价格较高[3]。寻找一种新的准确、快速、易操作、经济的无创诊断方法对PAVM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通过不间断地采集投影数据,在大大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提高分辨率,重现高质量的三维立体图像[4]。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从多平面显示肺血管的形态,是目前无创性诊断肺血管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5]。因此,本研究探索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2 期
2019年12月
相关文章